佰莱博生物FRE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实验服务
1. 介绍
荧光共振能量转移(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,FRET)是一种基于荧光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过程,最初由Theodor Förster提出。FRET发生在两个分子——供体(Donor)和受体(Acceptor)之间。FRET的效率高度依赖于供体和受体之间的距离、它们的光谱重叠程度以及相对取向,因此被广泛用于测量分子间的距离和研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(Algar et al., 2019)。
2. FRET原理
FRET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物理技术,广泛应用于分子探测和细胞成像等领域。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供体荧光团向邻近的受体之间的非辐射能量转移。当供体被激发后,它会以特定波长发射荧光,这一过程涉及到供体的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跃迁。然而,能量并不会总是以光子的形式释放,而是可以通过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受体。在大多数应用中,供体和受体都是荧光蛋白,能量转移表现为供体荧光的猝灭和荧光寿命的缩短,同时伴随着受体荧光发射的增加。
根据Förster理论,FRET效率(EFRET)与两个分子之间实际距离(r)的关系如下:
其中R0是FRET效率为50%时的特征距离,也称为Förster半径。由于这种逆六次方依赖关系,FRET效率在小于R0时接近最大值,而在大于R0时迅速接近零(Lim et al., 2022)。
为了使FRET有效,供体和受体之间必须满足几个关键条件:
(1)供体-受体彼此足够靠近(通常为10~100 Å);
(2)供体的发射光谱应与受体的激发光谱重叠;
(3)供体和受体的偶极矩不得垂直(Wu et al., 2023)。
图1 FRET的原理(Lim et al,. 2022)
3. 测量FRET的方法
现有测量FRET的方法结合了显微成像技术,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进行,这种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。主要方法包括:
(1)敏化发射法:通过同时激发供体和受体,并利用特定滤光片收集信号。这是最简单的方法,但需进行广泛对照实验校正串扰。
(2)受体漂白法:利用了受体在FRET过程中被淬灭,当受体被漂白时,供体荧光强度增加,从而计算FRET效率。这种方法简单且定量,但每个细胞只能使用一次。
(3)荧光寿命成像显微镜(FLIM):通过测量供体荧光寿命变化来确定FRET效率,不易受到串扰伪影影响,但设备复杂且成本较高。
(4)光谱成像:收集供体和受体整个发射光谱,分析重叠区域,以准确测定FRET水平。
(5)荧光偏振成像:基于偏振光对荧光分子的选择性激发,以提供高信噪比的数据,用于区分FRET存在与否。
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,敏化发射法和受体者漂白法最常用,因为这些方法简单易行,而FLIM和光谱成像则适合需要更高精度分析的实验(Lim et al., 2022)。
图2 测量FRET的不同方法(Lim et al,. 2022)
3. FRET实验优势
(1)可以对天然状态蛋白进行体内研究。
(2)直接可视化交互式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。
(3)易于执行且即时数据采集。
(4)高灵敏度,可以检测获瞬态相互作用。
(5)提供定量数据集且最小化样品损伤。
4. 实验流程
FRET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(1)选择合适载体:选择合适的供体与受体荧光蛋白,并将其融合到目标分子上。
表1 FRET实验常用的荧光蛋白对的特性(来源:www.microscopyu.com)
(2)细胞培养:根据实验目的培养特定细胞用于转染。
(3)细胞转染:将构建好的质粒共转化到目的细胞。
(4)检测FRET: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信号。
(5)数据分析:计算并分析FRET效率及两者相互作用强度。
图3 光漂白FRET成像技术的标准流程(图片来源:Chial et al,. 2010)
5. 应用类型
FRET技术因其多功能性,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,包括:
(1)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;
(2)细胞内信号传导监测;
(3)药物筛选与开发;
(4)活体成像。
6. FRET技术经典案例
在2024年,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张文艳教授团队发表文章《CRL4B E3 ligase recruited by PRPF19 inhibits SARS-CoV-2 infection by targeting ORF6 for ubiquitin-dependent degradation》,通过受体漂白法发现CFP-PRPF19与ORF6存在空间位置接近且相互作用强度显著增强(Zhang et al., 2024)。
文中受体光漂白FRET实验结果(图片来自原文Fig. S3)
7. 相关技术服务
8. 参考文献
[1] Algar WR, Hildebrandt N, Vogel SS, Medintz IL. FRET as a biomolecular research tool- understanding its potential while avoiding pitfalls. Nat Methods. 2019 Sep;16(9):815-829.
[2] Lim J, Petersen M, Bunz M, Simon C, Schindler M. Flow cytometry based-FRET: basics, novel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. Cell Mol Life Sci. 2022 Mar 30;79(4):217.
[3] Chial HJ, Lenart P, Chen YQ. APPL proteins FRET at the BAR: direct observation of APPL1 and APPL2 BAR domain-mediated interactions on cell membranes using FRET microscopy. PLoS One. 2010 Aug 30;5(8):e12471.
[4] Zhang L, Hao P, Chen X, Lv S, Gao W, Li C, Li Z, Zhang W. CRL4B E3 ligase recruited by PRPF19 inhibits SARS-CoV-2 infection by targeting ORF6 for ubiquitin-dependent degradation. mBio. 2024 Feb 14;15(2):e0307123.